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技术文章 > 高速公路能见度监测预警:精准识别,守护路网通行安全

产品列表 / products

高速公路能见度监测预警:精准识别,守护路网通行安全

更新时间:2025-11-21 点击量:32

【WX-NJD10,不断的提高产品质量、技术水平以及服务水平,为社会和用户提供质量好的产品和服务,创新与服务是万象环境的特色】高速公路上的团雾、大雾等低能见度天气,因突发性强、分布不均,成为交通事故的“隐形杀手"——轻雾可在数分钟内转为浓雾,局部团雾更是让驾驶员防不胜防。传统能见度监测依赖单点设备,难以覆盖全域,存在“大网捕小鱼"的监测盲区。高速公路能见度监测预警系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,以“全域感知、精准识别、提前预警"的能力,为路网安全筑牢第一道防线。

8.jpg


这套系统的核心突破在于 “多源数据融合与 AI 智能判识"。与传统单一传感器不同,它构建了 “云 + 端" 的分布式感知架构,整合了沿线气象站、3000 余条道路视频监控的海量数据,通过卷积神经网络与注意力机制,对月均 800 万张视频图像进行自动标注与分析。这种 “传感器 + 摄像头" 的融合感知模式,不仅能精准反演能见度等级,还能实时展示低能见度现场画面,解决了传统设备 “只测数据、不见实况" 的弊端,大雾等级综合识别准确率可达 93% 以上。
分级预警与精准推送机制让应急响应更高效。系统基于机器学习算法,将区域划分为细分单元,构建分区域大雾预报模型,能提前 12 小时实现客观预报,区域准确率达 73%。当监测到能见度低于 500 米时,系统立即启动分级预警:向交管部门推送路段精准定位与雾情发展趋势,向过往车辆发送短信提醒,同时联动路面情报板显示限速与分流信息。2023 年 2 月,安徽沿淮淮北地区突发大雾,系统提前 8 小时发布预报,23 时监测到徐明高速局部雾情后立即预警,交管部门随即采取封闭入口等措施,未发生一起交通事故。
设备的环境适配与组网能力满足路网全域覆盖需求。监测终端采用防水、防尘的高防护设计,能在高速公路沿线的恶劣环境中稳定运行;站点布局根据雾情特点加密,团雾多发路段间距缩至 2-3 公里,实现 “公里级"“分钟级" 的精细化监测。通过组网运行,系统可形成全域雾情动态图谱,直观展示雾区的生成、移动与消散过程,为交管部门的调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。自系统在安徽推广应用以来,全省因低能见度天气引发的交通事故数与伤亡人数均明显下降,充分彰显了科技守护路网安全的硬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