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WX-WY1,不断的提高产品质量、技术水平以及服务水平,为社会和用户提供质量好的产品和服务,创新与服务是万象环境的特色】
我国滑坡、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超 30 万个,广泛分布于山区、丘陵等区域,传统监测主要依赖人工巡查,一人日均仅能排查 3 公里范围,且在暴雨、浓雾等恶劣天气下无法开展工作,极易错过灾害预警窗口期。2023 年鄂西山区国道边坡滑坡事件中,因人工巡查未能及时发现坡体位移变化,导致滑坡发生时 2 辆过往货车被损毁,驾驶人受伤;2024 年四川甘孜 “8・03" 特大山洪泥石流,因上游无人区缺乏监测,未能及时捕捉降雨与坡体形变关联信号,造成严重损失。这类案例多次凸显传统模式与精准防灾需求的巨大差距,地质灾害位移监测设备凭借技术集成优势,成为主动防控体系中的核心装备。

设备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 “精准监测 + 独立运行" 的双重保障。采用北斗、GPS 双模定位技术构建核心监测模块,配合扼流圈专用天线降低多径干扰,即便在植被茂密的山区、建筑群密集区域也能稳定采集数据,确保 0.1 毫米级的微小位移信号被精准捕捉。针对偏远地区网络覆盖不足的问题,设备具备强大的离线工作能力,内置本地数据存储与解算模块,脱离云平台仍可独立完成位移解算与报警信息输出,实现 “监测不中断、预警不延迟"。供电系统采用高效太阳能板与长寿命储能电池组合,优化的低功耗设计使设备在弱光、阴雨等复杂环境下可连续工作 30 天以上,彻的底破解了野外监测的供电难题。
部署灵活性与场景适配性大幅提升防灾效率。设备采用直径 360 毫米的紧凑化结构设计,重量仅十余公斤,搭配便捷式安装支架,无需大型机械辅助,人力即可完成搬运与安装作业。底座采用可调节式加固设计,能根据地形自动找平,有效抵抗风力、振动等外界干扰对监测精度的影响。数据传输支持 4G、无线网桥、卫星等多方式适配,可根据现场条件灵活选择,既能直传客户私有平台,也能在应急场景下通过 RS485 接口现场输出数据。广西融水遭遇极的端降雨期间,部署的该设备成功捕捉到 57 厘米的坡体沉降,提前 6 小时发出 3 次预警信息,协助当地政府安全疏散 142 名群众,避免了人员伤亡;某露天矿山应用后,通过实时监测及时发现边坡异常形变,提前启动应急处置,成功避免因坍塌造成的设备损毁,直接减少经济损失超 500 万元。在川西高原无人区,该设备还可通过无人机空投部署,快速构建临时监测网络,进一步拓展了应用边界,充分印证其在地质灾害防控中的实用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