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洲猪瘟(ASF)是生猪养殖业的头号威胁,其强传染性与高死亡率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。快速、准确的早期检测是防控疫情的关键。
非洲猪瘟快检仪作为核心工具,已广泛应用于养殖场、屠宰场及检验检疫环节。掌握其规范操作方法,不仅能提升检测效率,更能为疫情预警和精准处置提供可靠依据。

一、检测前的周密准备
1.样本采集与处理
样本质量直接决定检测结果的可靠性。常见样本类型包括:
①血液样本:采集猪只静脉血后,静置析出血清或使用抗凝血浆。需离心去除杂质,收集上清液。
②组织样本:取少量组织匀浆后,用PBS缓冲液稀释,离心取上清。
③口鼻/环境拭子:将棉签深入猪只鼻腔或口腔旋转取样,浸入缓冲液混合后使用。
所有样本需避免反复冻融,若含防腐剂NaN3需注意其可能影响酶反应。
2.仪器与试剂准备
①仪器校准:开机前确保设备放置于水平台面,通风口无遮挡,环境温度保持在15–35℃。部分仪器需预热以避免温差干扰。
②试剂配制:根据检测需求选择配套试剂盒。试剂需平衡至室温,浓缩洗涤液按比例稀释。
实验需备齐微量加样器、离心管、封板膜等耗材,避免交叉污染。
二、规范操作流程与关键步骤
不同原理的快检仪操作侧重不同,但均需严格遵循流程:
1.荧光PCR快检仪
①加样与程序设置:将处理好的样本与反应液加入PCR管,放置于仪器样品舱。在触摸屏上选择预设程序,设置温度与时间参数。
②运行与监控:启动后,仪器自动进行核酸扩增及荧光信号采集。操作员需实时观察扩增曲线,确保反应正常。
③结果判读:检测完成后,软件自动生成Ct值。Ct值越低,表明病毒载量越高。结果需与阴/阳性对照对比验证。
2.ELISA免疫检测仪(快速筛查)
①板条加样:从试剂盒中取出预包被板条,依次加入阴性对照、阳性对照和待测样本,并加入酶标记物。
②温育与洗涤:37℃避光温育60分钟后,用洗涤液清洗板孔5次,去除未结合物质。
③显色与测定:加入底物液避光反应15分钟,再加入终止液。15分钟内将板条放入仪器,在450nm波长下读取OD值,分析样本阴阳性。
三、注意事项与维护要点
1.避免污染:实验区域应分区,操作中勤换手套,耗材一次性使用。
2.质量控制:每批次检测均需设置阴/阳性对照,确保试剂有效性及操作准确性。
3.仪器维护:定期清洁样品舱,检查光学系统与加热模块。长期不用时断电存放于干燥环境。
4.数据管理:结果导出保存备份,便于溯源与分析。部分仪器支持USB导出或直接打印报告。
结语
非洲猪瘟快检仪是疫情防线上的“侦察兵”,其规范使用贯穿于样本处理、精确操作及系统维护的全过程。无论是实验室的荧光PCR仪,还是现场便捷的ELISA检测仪,只有严格遵循流程,才能确保结果可靠,真正实现早发现、早处置,为生猪产业筑牢安全屏障。